人民日报客户端 12月26日消息,中国工程院“超级工程研究”成果在北京发布。该课题首次系统研究了近现代中国以工程立国这一基本课题,填补了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空白。
从2019年立项开始,“超级工程研究”共完成了两大系列研究工作,一是完成了“超级工程研究”系列报告,2份总报告、4份专题报告、4份结题报告,约146万字。二是编著即将陆续出版的出版物29本册,约521.5万字,其中理论研究《超级工程系列丛书》著作6本,约190万字;排行榜著作13本,约321.5万字;地理分布和历史年代时间轴图10套册,约10万字。文字总计667.5万字,图片1973张。
“超级工程研究”成果还阐述了超级工程的基本特征、标准和分类。该研究第一次将“超级工程”特征分为主体特征、次主体特征和一般特征,即“超大性、独特性、地标性、第一性、唯一性、谤誉性”,以及“民族性、地域性和文化性”等;第一次系统研究描述了“超级工程”的科技、经济、社会价值标准;第一次将超级工程与一般工程进行严格区分,使人们对“超级工程”有了明确的了解和界定,从而可以科学地判定和确认“超级工程”。
此外,“超级工程研究”还首次系统、多维、全面研究分析了超级工程的作用、特点、规律。超级工程具有“先进、先行、先导、先锋”四大作用;具有“决策者青睐、统治者喜好、时代大势选择、同道模仿与攀比、民间创造与积累、贪大求奇”六大特点。该研究科学地揭示了“超级工程”“文明迁徙、需求拉动、演化渐进、经济基础、科技进步、自然力影响”六大规律,首次发现不同类型的“超级工程”在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分布与文明地域高度重合。
“超级工程研究”还筛选出跨越古今、涵盖中外的643项超级工程进入排行榜。其中,110项入选《中国古代超级工程排行榜》,299项入选《中国近现代超级工程排行榜》,100项入选《世界古代超级工程排行榜》,134项入选《世界近现代超级工程排行榜》。进入排行榜的643项超级工程,每一项均通过专业研讨确定其历史地位,通过专家打分确定其社会价值。同时,该研究总结出超级工程投资折算方法,例如以米价法,用大模型折算万里长城,耗资至少10万多亿元。
根据“超级工程研究”项目课题组组长胡文瑞院士介绍,五年多来,参与研究的专家学者达751位,其中院士49位、教授研究员269位。他表示,系统研究超级工程,目的是书写人类社会建造超级工程的辉煌历史,讴歌建造超级工程的伟大时代,歌颂劳动人民建造超级工程的丰功伟绩,赞颂工程技术人员建造超级工程的聪明智慧,指导未来超级工程的科学建造。
来源: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3年12月26日 作者:潘俊强
人民日报:“超级工程研究”填补学术研究的空白
研究团队:
版权所有:中国工程院超级工程研究课题组
网站运营:恒麒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